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而耳朵是思维的大门。在会议室,摄像头和麦克风就是会议的眼睛和耳朵,会议显示设备,会议预约系统等琳琅满目的高科技会议产品形态,都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助力你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随心所欲。

但如果,这不可或缺的眼睛和耳朵,被用来“窥探用户隐私”?
让用户沦为毫不知情、毫无还手之力的“裸奔者”,那将会有多么可怕?
没错,我们应该尽情享受高科技会议产品带来的“新奇和便利”,但也应该从根源上防御他们背后逐步显现的“安全隐患”。
时下,智慧会议市场火爆,智能会议平板作为新型会议显示设备引爆全行业,若完全取代会议室里的投影和电视,理论的潜在市场空间可达 400 亿/年,行业发展非常乐观。截至目前,地产、金融、政企,很多高端用户群体都着迷于会议平板,被集智能书写、视频会议、交互协作的多元化功能吸引,而很多特色功能都依托于摄像头和麦克风的视听角色支撑,这就引出了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,也是难题—“信息安全”。如何合理部署产品方案和系统安全设计,也是企业的共同使命。
目前,很多智能会议平板企业,由于缺乏对信息安全这个相对面的分析和把握,完全遵循通用产品设计,在这个点上,都走了智能手机-智能电视的老路,选择了摄像头和麦克风集成内置,甚至于作为控标点来使用,殊不知,这一步把摄像机和麦克风推向了“信息泄露”的罪魁祸首。
内置摄像头和麦克风涉及内部控制和传输,内置将有可能从硬件层面造成隐私安全问题。会议平板开机启动时,因为内置的缘故,当有黑客和恶意APP程序调用摄像头和麦克风信号并控制时,用户无法准确及时察觉摄像头和麦克风正在工作。然后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,用户在会议平板前被摄像头和麦克风录制的语音和视频,就遭受泄露。想像一下,重要的会面和私密会议场景,都将被内置摄像头收入眼底;而诸如商业谈话,领导发言以及重点战略会议等机密信息,也将有可能被麦克风录入而恶意传播。这将使用户在不经意之间就被“监控”了,从而使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。被恶意窃取并不正当使用,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损失,怎么承受?